专题党课、主题宣讲、读书分享……日前,刚刚参加完开元官方网页版2025年“启航计划”培训班的青年职工杨浩东,没歇脚就转身扎进了提升“三个竞争力”、领会“两个理念”专题宣讲活动中,带着培训的热乎劲儿走进基层队组,用通俗易懂的“矿工语言”将理论知识讲得有温度、有实感。
在华晋焦煤沙曲二矿,像杨浩东这样的宣讲员数量众多。这得益于近年来该矿深入实施理论传播工程,组建讲师团和“青马工程”宣讲团,以“理论骨干示范讲、基层力量入队讲、青年职工创新讲”模式,努力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理论宣讲不仅是在讲道理,更是在启迪智慧、启发实践。我们致力于以带露珠、接地气的宣讲形式,着力解决理论学习听不懂、记不住、用不上的问题。”沙曲二矿党委书记、矿长樊纲说。在沙曲二矿,一个个鲜活的“微事迹”正在不断传递着正能量,“接地气”的宣讲已是常态。

班子成员们率先垂范、深入各包保党支部,带来一系列内涵丰富的专题党课。有的紧扣干部作风建设,从“一顿饭、一张卡”的小事敲响廉洁警钟,有的则是结合煤炭市场的趋势,深入分析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点明充分发挥“人努力”对矿井发展的关键作用。组织宣讲团的成员们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历史人物故居,在微课堂里重温贺昌“扛罢笔杆再扛枪,经文纬武干一场”的誓言,用场景还原再现于成龙“两袖清风赴任、一心为民办事”的清廉形象,“沉浸式党课”让红色记忆、廉洁故事从文字变成可感可知的具象画面,让广大职工在潜移默化中筑牢信仰之基。
如何让政策条文从“纸上”走到“心上”?沙曲二矿的做法是:用职工语言讲述职工故事。一支由20名青马学员组成的“宣讲小分队”适时成立。宣讲团成员深入区队、班组、岗位一线,从政策法规的解读、事故教训的剖析、防范措施的讲解等多个维度入手,以“微课堂”“互动会”“故事汇”等灵活形式开展宣讲,把“大道理”转化为“家常话”,让职工们在轻松互动中理解政策,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认同,在身边案例中感悟安全。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他们不讲抽象概念,而是用井下智能化采煤机效率提升、故障率下降的数据说话,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在井下的实际运用诠释,讲清技术革新如何赋能安全生产,用矿工听得懂、看得见的身边变化诠释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怎样落实‘强经营’发展策略?”他们从如何精打细算降成本讲起,用井下节约一根锚杆、省下一度电的点滴积累,用矿区地面修理工程从“外委”转“内包”的自主创效,算出全年经济效益的大账本,让职工明白经营意识就在每一次操作、每一个细节中。
“如何理解‘有劳动就有报酬,没劳动就没报酬’‘有效益就有绩效,没效益就没绩效’的文化导向?”他们用井下出勤记录与工资单的对应关系来解释,用岗位贡献与绩效奖励的直观联系来说明,用真实数据展现多劳多得的分配逻辑,让职工在收入变化中感受公平与激励。
“如何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他们以有限空间安全风险为切入点,凭借直观生动的画面语言和简洁的专业讲解,精准剖析了有限空间作业的关键风险点与标准化操作流程,将安全生产理论知识与隐患辨识、风险防控的实践紧密结合,显著提升了青年职工对“身边风险”的警觉性和应急处置能力。

除此之外,该矿还精心策划了“我对安全有话讲”“亲情嘱安全”专题访谈活动,深入采访一线职工和家属,用朴实真挚的对话展现安全对家庭幸福的意义,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文化的感染力与凝聚力。
今后,沙曲二矿将持续在让理论“可学可用”上下足功夫,培养骨干宣讲员、优化宣讲形式、创新宣讲载体,让每一次宣讲都成为思想的播种机,在润物无声中催生行动的自觉,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