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点半,开元官方网页版汾西矿业公司(以下简称汾西矿业)煤质运销中心实验室的铁门滑开,制样工刘忠太推着满载煤样的金属推车走进制样室。14年来,每一份井下煤样都要在这里经干燥、筛分、破碎、缩分、研磨,小小的标签成为决定上万吨煤炭身价的“品质凭证”。
“标签上的名称编号、制样时间,错一个数字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刘忠太戴着乳胶手套,熟练操作标签机,12份封装煤样正等待“身份认证”。这方寸之间的严谨,正是汾西矿业“品质之战”的缩影。
煤质管控的链条始于井下。高阳矿井下,采样工于中华用采样铲采集煤样,安全帽上的行为记录仪实时记录煤层情况。
“以前是事后检测,现在是全程盯防。”他发现一处煤层矸石较多,立即通过对讲机建议调整割煤参数。这种源头控制的理念贯穿全程——从洗煤厂的精准分选到运输环节的通道隔离,汾西矿业构建起全链条管控网。上半年441次稽查、5925个制备煤样、13815项化验项目的背后,是“商品煤质量合格率100%”的底气。
如果说井下管控是品质的基石,那么配煤体系则是市场的密钥。
“客户要的是‘精煤’,更是‘定制煤’。”煤质运销中心一级专家王卫星道出炼焦煤市场的竞争法则。介休洗煤厂作为配煤的核心,正加紧扩容升级;柳湾矿配煤车间、中盛冷泉站、临汾张礼站三个基地同步推进配煤设施建设。在柳湾矿车间,技术员郭晋峰调试自动化系统,通过屏幕上的配比曲线动态调整焦煤与瘦煤比例。随着“一中心三基地”配煤体系的逐步推进,该公司煤炭产品将从标准化迈向定制化,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品质的终点是市场。客户经理赵小亮刚从湖南钢铁集团返回,便匆匆汇报走访成果:上半年对12家重点钢企的密集对接,最终换来每月3万吨低硫焦精煤订单。这种“走出去”的策略打破了传统“等订单”模式。面对运力波动,汾西矿业灵活推行“公铁互补”,上半年炼焦精煤公路销量同比增长9.4%。而“技术营销”更让客户黏性倍增——潞宝集团将介休洗煤厂中硫焦精煤纳入配煤体系,曲沃闽光焦化公司则通过采购柳湾矿的焦精煤,缓解柳湾矿的库存压力,形成双赢局面。
夕阳下,刘忠太贴完最后一批煤样标签,满载焦精煤的火车缓缓驶离。从标签数据的毫厘不差到全链条的品控闭环,再到市场的灵活应变,汾西矿业正以“极致匠心”重新定义煤炭品质。这场“品质之战”没有硝烟,却关乎企业在行业洗牌中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