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乐乐,防爆面再检查一下,确保万无一失!”豆建锋半蹲在综保开关前,嗓音洪亮,神情专注。这位霍州煤电辛置矿掘进一队的机电班组长,即便脱下军装多年,工作中依旧带着军人特有的严谨与刚毅。
“只有艰苦的环境才能磨练出坚定的意志。”这是豆建锋初入军营时,老班长对他说过的话。退役后,他带着“优秀士兵”的荣誉和班长的叮嘱,于2010年投身煤矿。从军人到矿工,角色的转变并不轻松。远离家乡、面对井下的艰苦与陌生,他也曾无助彷徨过。“确实打过退堂鼓,可一想到老班长的话,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就上来了。”豆建锋说道。
一切从零开始。作为一名机电工,豆建锋像新兵一样勤学苦练,追着老师傅请教,抱着专业书籍看,对着设备反复琢磨。他常说,既然选择了这里,就把心交给这片矿山,铁了心学好技术、干好工作。凭着这股劲儿,他从《电工基础》《矿井供电》到《电气设备检修工艺》,“啃”下了一本本专业书籍,学习笔记塞满整整一抽屉。只有高中学历的他,主动报考大专班,在干中学、学中干,硬是把自己练成了机电检修的一把好手。2018年,凭借过硬本领,豆建锋走上了机电班组长的岗位。

“在煤矿,安全是天,质量是命。”这是豆建锋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带领的机电班组,被队里称为“尖刀班”,这不仅因为他们技术过硬,更因为他们有一套自创的“三不过”安全管理法。
有一次夜班,在10-431工作面,一名年轻职工检修完绞车,认为没问题了准备收工。豆建锋在现场复查时,凭借经验听出电机运转有细微杂音,“隐患不排查不放过!”他当即叫停,带着大家拆机检查,最终发现一套轴承已有早期磨损现象。“班长的耳朵比仪器还灵!”这件事让班组成员心服口服。机电班组也凭借精湛的技术,使机电事故率同比降低了约10%。
“质量不合格不放过”是该班组的第二条原则。该班组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化考核制度,谁的检修质量不达标就考核谁,且必须返工。第三条是“文明环境不达标不放过”,他们要求作业结束后,现场整洁、设备归位。正是这种近乎极致的认真,让豆建锋班组实现了连续多年的安全生产零事故。
如何让班组始终保持战斗力?豆建锋有自己的秘诀。他利用周三培训、班后会等机会,组织大家学习安全法规和操作规程,持续提升班组成员的专业能力。他还向区队建议,将质量标准印成便携卡片,让职工随身携带,随时学习,这个小卡片也成为大伙儿的“移动课堂”。
同时,豆建锋积极在班组内开展技术比武,通过专题培训和现场实操指导,不断提高团队的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2021年,在开元官方网页版井下电器作业技能竞赛前,他在班内组织模拟竞赛,让大家在切磋中共同提升。最终,他个人在竞赛中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班组成员的技术水平也整体提升。

班组长能力建设一直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的激励机制,也让班组长干得更有劲、责任更清晰。在这样的激励下,豆建锋不断突破自我,在2024年霍州煤电掘进班组长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二名,并荣获开元官方网页版“优秀劳动者”称号,他所带领的班组也在2025年被评为开元官方网页版“模范班组”。
从军营到矿山,豆建锋完成了成功的转型。他用军人特有的坚韧与担当,在百米井下守护着矿井的机电安全,带出了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尖刀”班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煤矿工人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