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开元官方网页版官网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企业邮箱▼
王文斌:蓝铠甲 赤子心
发布时间: 2025-11-12 20:44:44     作者:卢佼婕 段冉 史文欢      来源:开元官方网页版网      点击次数:

“四十八、四十九、五十……今天早晨训练完成!”11月3日,在汾西矿业矿山救护大队的训练场上,七中队二小队副小队长王文斌结束训练后,又加练了50个俯卧撑。正因这份日复一日的坚持与付出,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全国矿山救援技能竞赛中,王文斌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脱颖而出,一举摘得矿山组技术员个人全能三等奖和灾害气体分析项目二等奖两枚奖牌,展现了新时代矿山救护队员精益求精、奋勇争先的过硬风采。

从“撤离者”到“逆行者”——把初心刻进救援中

2012年,煤矿子弟王文斌从技校电钳工专业毕业后,进入汾西矿业柳湾矿掘进准备队工作。期间,他多次参加各类应急演练,见过救护队员的工作身影,觉得矿山救护工作很神圣。

2018年,汾西矿业矿山救护大队招聘救护队员,王文斌赶紧报了名,实现了角色反转——从井下有事故第一时间撤离的矿工变为第一时间冲进救援现场的生命守护者。

“救护队的职责就是‘救’,你多练一分,井下被困兄弟就多一份生的希望。”中队长的话让刚入队的王文斌铭记在心,也刻进了他每一次训练里。为尽快适应新角色,王文斌开启了魔鬼训练模式。考核期里,他每天最早到训练场,最晚离开,体能训练、理论学习、模拟演练连轴转,训练完的衣服能拧出水,手上的老茧磨了又起。最终他顺利通过考核,正式成为一名矿山救护队员。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一次煤矿透水事故中,井下矿工被困,生命危在旦夕。在接到救援指令后,王文斌和队友们星夜驰援。

到达现场后,他们发现由于事故矿井是竖井结构,井筒情况复杂,常规救援设备根本无法进入。危急时刻,通过多方面沟通,指挥部果断决定采取绳索救援技术。这一技术此前没有在煤矿井下救援中应用过,而王文斌他们恰好在前期集训时系统训练过这项技能,这成为了破局的关键。

竖井空间狭窄、视线受阻,风险与希望并存。“那我们就按照训练时候的方法试试!”王文斌主动请战,和队友迅速划定提升区域,开始一场生命救援。

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穿戴好专业防护装备,设置好锚点后,顺着绳索缓缓入井。井口仅有一米多宽,井下交织的各类绳索、管道增加了操作难度,地面上控制拉绳的队员必须做到分毫不差。王文斌说,每一次拉绳、每一次停顿都经过反复确认,精准沟通,把控提升速度和力度。当第一名被困矿工被成功拉上井口时,他们增强了信心。随后,被困人员逐一被安全救上地面。当最后一名矿工脱离险境时,王文斌和队友们才松了口气,汗水早已浸透了他们的救援服,手掌也被绳索勒出了深深的红痕,但看着获救矿工激动的泪水,所有的疲惫都化成了欣慰。而此次事故抢险救援行动也入选了应急管理部“2021年全国应急救援十大典型案例”。

从“集训者”到“技术能手”——把本领练到极致

“救护队员的本领,是用汗水泡出来的,用耐力磨出来的。”这是王文斌常对年轻队员说的话,也是他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王文斌申请加入了集训队,这意味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辛苦和汗水。在集训队的日子里,清晨的训练场总有他的身影:6点准时开始体能训练,3公里越野、负重折返跑、器械训练,一套流程下来,连睫毛上都挂着汗珠。

王文斌还不断钻研救援技术,从呼吸器操作到创伤急救,每一个动作都要熟练到形成肌肉记忆。为了练熟止血包扎技能,他在模拟人身上反复操作,手指磨得发红;为了掌握好心肺复苏的力度,他一跪就是两三个小时,走路时一瘸一拐;为了掌握仪器校准技巧,他熬夜研究说明书,把参数背得滚瓜烂熟……夜晚,他还常常挑灯学习《矿山救援规程》《应急救援案例分析》等理论知识,笔记记了厚厚三大本。

在第十三届全国矿山救援技能竞赛中,灾害气体分析项目因其对操作精准度、反应速度和数据分析能力的极高要求,成为技术员赛事公认的“硬骨头”,也是王文斌心里最没底的项目。更棘手的是,队里该项目的专业训练设备和比赛需要用到的设备差距较大。为了不耽误训练进度,大队领导多方联系,借来一台训练设备。拿到设备后,王文斌如获至宝,立刻开启了“抢时间”模式,把每天集训后的时间都投入到该项目训练中。从仪器的基础组装、校准等基本功练起,再到气体分析仪的时间和积分设置等技巧突破,他一遍遍反复琢磨,记录问题、总结经验,不断调整操作手法、探索最优流程。

凭借这股不服输的钻劲,王文斌逐渐摸透了仪器的调试规律,熟练掌握了灾害气体的分析技巧,原本的薄弱项也慢慢得心应手,最终比赛时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多年的努力付出让王文斌收获满满。2023年,在山西省第二届职工职业劳动保护技能大赛中,王文斌凭借熟练的创伤急救技术,斩获创伤急救组第三名,被授予“三晋技术能手”称号。在第十二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中,面对来自全国的顶尖选手,王文斌沉着应战,最终拿下“技术员个人全能三等奖”“技术员技能三等奖”的荣誉,用实力为集体争光,也让焦煤人的拼搏精神在全国赛场绽放。

从“救援者”到“安全员”——把安全送到心坎上

“救援是‘救急’,宣传是‘救远’。能让更多人学会自救互救,就是在减少悲剧发生。”除了救援和训练,王文斌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安全宣传员。

每年的“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现场,总能看到王文斌忙碌的身影。在活动现场,他会把救援装备搬到台前,手把手教群众操作。他还会结合救援案例,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创伤急救、火灾逃生、井下自救等知识。遇到群众提问,他总是耐心解答,直到对方完全明白。

在轮换驻矿时,王文斌和队友一起做好矿井安全技术工作和预防性安全检查。此外,他还经常到队组给职工讲解各种救援知识。一位老矿工拉着他的手说:“小王,你讲的这些太实用了,现在我知道遇到紧急情况该怎么做了。”这句话让王文斌深受触动,也更坚定了他做好安全宣传的决心。

此后,无论工作多忙、训练多累,王文斌都要抽空走进矿区、下到班组,开展各类安全培训。他还把自己的救援经验和急救技巧整理成顺口溜教给职工们,用实际行动筑牢矿山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从井下矿工到救护尖兵,从集训队员到技术能手,从救援一线到宣传现场,王文斌用七年时光,在矿山深处书写了一曲“逆行者”的担当之歌。他坚定地说:“只要我穿着这身救援服,就要一辈子守护井下兄弟的生命安全。”

责任编辑:贾文颖

版权声明   |   隐私与安全   |   常见问题解答   |   咨询 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ICP备案序号:晋ICP备05008009号-3

开元官方网页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晋公网安备 14010902000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