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山西焦化储备煤厂综合办公室安全员张龙龙已穿梭在皮带运输廊道间。他头戴安全帽、手持扳手,仔细检查每一个安全附件,反复调试事故拉绳……安全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张龙龙用实际行动守护安全。
精准施策,织密安全生产防护网
皮带运输系统是储备煤厂的生命线,安全附件是这条生命线上的安全阀。在皮带运输系统专项整治活动中,张龙龙参与制定了严格的检查标准:事故拉绳无断股,开关灵活,每隔5米设置一处拉绳固定环;防堵塞门自然下垂,内侧无杂物;限位开关无变形,灵活可靠。“安全附件就是设备平稳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容不得半点马虎。”张龙龙说。

一次巡检时,张龙龙发现配煤车间二系统煤214皮带北侧盲区有托条,便立刻叫停设备,带着当班人员钻进狭窄的检修通道。蜷缩在仅容一人通过的空间里,张龙龙一边排查皮带一边说:“这种托条最容易被忽视,一旦出问题就是大事故。”经过仔细排查,张龙龙解决了皮带托条的隐患。车间技术员郭苏俊感慨道:“跟着龙龙干活,学到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对安全的敬畏心。”2024年,张龙龙累计组织安全附件全覆盖检查12次,完成3250米事故拉绳更换、14处联轴器护罩重新制作等158项问题整改,确保了安全生产。
在现场监管中,张龙龙更是铁面无私。某外委施工队为赶工期未逐项落实安全措施,他当场叫停:“安全没有捷径!今天不整改,就别开工。”面对施工方负责人“通融”的请求,他严肃回应:“我宁愿听你现在骂我,也不愿听到事故后家属的哭声。”最终,施工队按要求重新审批、落实防护措施,隐患得以彻底消除。
全员参与,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走进张龙龙的办公室,墙上悬挂的一幅特殊地图格外醒目,张龙龙用红、黄、绿三种颜色分类标注了厂区各个区域的隐患分布。
“这不是普通地图,是我们的安全作战图。”张龙龙介绍道,“我们每周五的深度网格检查都围绕这张图进行精准部署。每年雨季前,根据这张图排查隐患,避免设备被淹事故的发生。”
安全管理既要治已病更要防未病。张龙龙主导编制的《安全标准化操作手册》,将5大类检查标准细化为286项具体指标,成为职工手中的安全宝典。他创新开展的“轮值安全员”制度,让一线职工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监督,还培养出了32名安全尖兵。操作工王师傅回忆:“第一次当轮值安全员时,我紧张地反复检查设备。发现皮带防护罩螺栓松动的那一刻,真切体会到了责任重大。”如今,这种“人人都是安全员”的氛围,让安全理念在储备煤厂落地生根。
创新模式,构建安全培训新生态
作为安全员,组织职工培训是一项重要工作。
为提升培训实效,张龙龙不断探索更有效的培训模式。他精心搜集并整理了八大特殊作业的安全作业视频,利用视频生动形象、直观易懂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的学习兴趣。在培训课堂上,张龙龙引导学员参与讨论,主动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学员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此外,在全年117人次的培训中,张龙龙严格做到“一人一档”管理,针对每名学员的薄弱环节制定个性化提升方案,实现精准滴灌式培训。同时,张龙龙还善于从学员提出的问题中反思自身教学中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点,并做到立查立改。这种积极进取、自我完善的态度,不仅提升了他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实现了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从晨光熹微到夜幕深沉,张龙龙的脚步始终未曾停歇。他用专业和执着,将“安全”二字镌刻在每一台设备、每一处作业现场。2024年,储备煤厂实现了安全零事故的目标,他本人也收获了开元官方网页版“安全生产模范”荣誉称号。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凝聚着张龙龙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担当。